长沙商贸旅游职院参加湖南省职业技能竞赛,2013年名列全省第9名,2014年第4名,2015年跻身前3名;今年代表湖南省参加“国赛”,又赢得4金1银4铜。参赛人数更多、赛项更广、名次更前、以赛促学的效果更显著;三年三大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都说技术技能的获得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调、枯燥、劳累,但偏偏有一些人,对某个行业或某项工作因生兴趣而执着,因乐此不疲而成“里手”。
获烹饪国赛一等奖的高玉婷毫不掩饰自己酷爱美食:“我就是冲美食来湘菜学院学习的。”她的队友中还有一位女孩子,个子不高,圆圆的脸,戴着眼镜,一眼看去文质彬彬,不像是“颠勺”的,但当聊到吃时,她立刻眉飞色舞,“上中学时就自己做饭带到学校吃,同学说味道不错,自己就更来劲了。”
问“东盟十佳茶仙子”的魏晴:“学好茶艺什么最重要?”她十分肯定地表示:“最主要是自己喜欢。”
获得导游国赛二等奖的滕侑芳,回想自己的“初心”,仍是一脸欢喜,“我有一个行走的梦想,导游就是实现梦想的途径。”
在导游省赛中获奖的刘亚斌说:“我喜欢交朋友,又喜欢英语,导游是长沙商贸旅游职院的名牌专业。现在回头看,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同时获奖的曹纯纯说:“我觉得带团时自己也可以游山逛水,多好!一开始爸妈不让,想让我当护士。但这次参赛后,更增强了对这所学校及导游专业的信心与兴趣。”
有了兴趣,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不再是份苦差事,而是变为快乐的活动;随着技能厚积薄发而来的,又是绵绵不绝的动力和兴致。这样看来,高职院校招生时,专业老师的参与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专业老师最了解生源的专业素养和禀赋;考试增加面试和实际操作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样能考察到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基础,更能因材施教,学生更易成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烹饪大师、长沙商贸旅游职院客座教授许菊云大师经常教导他的弟子:“我这个大师是‘炒’出来的。”几年里,同学们以优异的表现为大师的教诲作了现实的注解。
刘亚斌认为,导游归根结底靠文化素养。他之前不喜欢读书,这次特别加强了理论学习,广泛涉猎,终于超越了自己,获得大奖。
曹纯纯也说:“我笔试成绩是第一,但即兴问答失误,只拿到二等奖。我想,假如再努力一点点,结果会全然不同,所以我最大的收获是——遇到问题找原因,遇到强手找差距;有想法一定要去做,不让梦想停留在梦乡。”
获得第五届“远华杯”全国大学生会展创意大赛一等奖的晏阳川自认为获奖的优势是“比较外向,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上课时与老师互动多”。你欣赏他的天赋,他却十分坚定地说:“我的技能都是练出来的——多到企业去,多见习实习。只有经历过了,才会长见识,才能有信心。”他的队友程欢告诉大家:“会展这个行业主要靠实践智慧,得累积经验。”“更重要的是团队合作,一起共进退。每当练得很苦很累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不要放弃,不能为团队拖后腿。”
获得会计国赛一等奖的匡莎总结说:“我这个人比较好强,不愿落后;比较能吃苦,耐得烦,能发奋。”队友孙夏香说:“学会计一定得多做题。通过比赛和到会计中介机构工作,我发现会计应用非常广泛,我的认识和想法又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长沙商贸旅游职院院长刘国华说,一个正确的动作重复一万遍,就能成为一个行家里手。无论条件怎样,训练总是正道。梦想不要放弃,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带学生参加哪怕一次全省或全国的技能竞赛,老师们在苗子选拔、技能训练、团队合作、心理辅导、做人规范等方面都会给学生们以极大的影响,刻上深深的烙印。
获导游服务省赛一等奖的邱粤琪说,为提高我的讲解能力,旅游系覃业银主任专程请来讲解名家给我示范,“开小灶”。队友曹纯纯说:“以前对老师的看法总是压我们学习,现在觉得如果没有老师平常的严格要求、临场的点拨鼓劲,这次比赛是很难获奖的。”
参加烹饪国赛获一等奖的汪林君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我技能进步了,还学会了做人。如果没有冯智雄老师的鼓励,我可能坚持不到最后,他的心态让我很有动力、很有安全感。”“冯老师是许菊云大师的弟子,他经常教导我们,做菜先做人,为人要热诚、稳重、实在,才能在餐饮行业有发展。”
“指导我们会计国赛团队的李凤老师和郭小芬老师,和我们天天滚在一起两个月,李凤老师的孩子正当高考,也没时间去陪护!”
“我的指导老师是沈芳老师,她带了两个学生参加比赛,导游理论、技能一起训练。那几个月里她压力特别大,年仅1岁多的女儿生病了也没能好好照顾,有几次训练中途休息,我看到她偷偷地擦眼泪,却没有一丝的抱怨。我们都暗下决心,如果不拿到一等奖,怎么报答老师的栽培呢?”
会计系谢小春副主任深有感触地说,考学生其实也是考老师;技能竞赛锻炼了老师,也倒逼着老师们更新和提升知识与技能。
于是,老师们纷纷到企业挂职锻炼,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学习考察,在课程改革中融入最新技术标准,在专业建设中贯穿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同步培养,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充分发挥技能竞赛这个抓手和平台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大师工作室”“现代师徒制”的建立,名师、大师不断涌现,成为学生们乐见的风景。
每逢师生聚会,院长刘国华念兹在兹:技术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从学院到系部,从宣传到实训,从入学到毕业,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竞赛氛围和笃学精艺、敢闯敢拼的职场环境;“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育人”的竞赛文化春华秋实,润泽师生。
学院有鲜明的文化理念导向。“修德砺能、自强笃行”的学院校训,时时处处提醒师生职业操守和职业技能的重要,唯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符合社会的用人需求,才能跟上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人人都可成才,个个皆能出彩”。学院每年的“技能节”“社团节”“文化节”成为学生们的欢乐时光,成为全院师生展示风采、追梦圆梦的广阔舞台。
学院有市场需求分析的活动。学院积极承办行业的、省内的、国家级的技能赛会,系部、教研室、教师时刻紧盯专业群与产业链、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技能习得与教研教改、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的动态调整和紧密对接;学院近3年投入1000万元,对100门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竞赛项目里的会计技能、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中华茶艺、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应用等课程进行改革;毕业生就业质量引入第三方评价,等等,使技能培养更加有的放矢、效果更加凸显。
学院有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做、学训赛、产学研一体化——从大一入校到完成毕业设计,推行20周顶岗实习制度、预备员工制度和双证书制度,实践教学已超过专业总课时的50%;大量引入企业、行业标准,推广省赛、国赛的流程与要求,用以考核系部的人才培养方案、考核教师的教学教研质量、考核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技能作品。技能训练成为全体师生的“常态”和丰沃“土壤”,由此培育的“职业人”,成为企业的“抢手货”。
学院有丰厚的保障激励机制。近3年来,采用“园校企耦合”“承接互包”“创业孵化”等多种模式建设了九大类校内实训基地面积72184平方米、设备总值5870万元、设备总数1715台(套)、工位数5500多个;与116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培养协议,校内外实训基地104个,工位数4530个,“工学结合”得到充分保障,“小班上课”得到逐步推广;每次省赛、国赛归来,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都能得到学院乃至长沙市政府和湖南省教育厅的大力表彰和奖励,那是近乎“英雄般”的令人羡慕的待遇和称道。
获得会计国赛团体一等奖的付永红说,“我是独生子,原来不太会与别人相处。参赛后,一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技能;二是学会了与人沟通,更容易合作;三是增强了责任,改变了自己。”
也难怪湘菜学院获国赛一等奖的学生归来,无不信心暴涨,纷纷表示创业有了底气,将来要自己开店甚至是全国连锁店。
漂亮精致的魏晴说,“‘保靖黄金茶’的老板问我想不想去做形象大使,我觉得还是会回宁乡老家,把沩山毛尖茶推广出来。”
邱粤琪说:“因为我的参赛经历,进公司都比较的容易,公司把很多机会留给我,我觉得职业发展的空间很大。”
那些参加省赛、国赛获奖的学生——李霖,当即被推荐到马来西亚高端就业;滕侑芳,即将成为一个职业学校教师;李斯斯,已在广州天河锋桦税务师事务所任税务副主管;邓超,已在全国排名前五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任审计员;张智辉,在湖南大北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任养殖财务主管;陈龙、胡殿均、廖庆威分别创办了楚博会展公司、传承会展公司、奥智会展公司……
长沙商贸旅游职院参加湖南省职业技能竞赛,2013年名列全省第9名,2014年第4名,2015年跻身前3名;今年代表湖南省参加“国赛”,又赢得4金1银4铜。参赛人数更多、赛项更广、名次更前、以赛促学的效果更显著;三年三大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都说技术技能的获得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调、枯燥、劳累,但偏偏有一些人,对某个行业或某项工作因生兴趣而执着,因乐此不疲而成“里手”。
获烹饪国赛一等奖的高玉婷毫不掩饰自己酷爱美食:“我就是冲美食来湘菜学院学习的。”她的队友中还有一位女孩子,个子不高,圆圆的脸,戴着眼镜,一眼看去文质彬彬,不像是“颠勺”的,但当聊到吃时,她立刻眉飞色舞,“上中学时就自己做饭带到学校吃,同学说味道不错,自己就更来劲了。”
问“东盟十佳茶仙子”的魏晴:“学好茶艺什么最重要?”她十分肯定地表示:“最主要是自己喜欢。”
获得导游国赛二等奖的滕侑芳,回想自己的“初心”,仍是一脸欢喜,“我有一个行走的梦想,导游就是实现梦想的途径。”
在导游省赛中获奖的刘亚斌说:“我喜欢交朋友,又喜欢英语,导游是长沙商贸旅游职院的名牌专业。现在回头看,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同时获奖的曹纯纯说:“我觉得带团时自己也可以游山逛水,多好!一开始爸妈不让,想让我当护士。但这次参赛后,更增强了对这所学校及导游专业的信心与兴趣。”
有了兴趣,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不再是份苦差事,而是变为快乐的活动;随着技能厚积薄发而来的,又是绵绵不绝的动力和兴致。这样看来,高职院校招生时,专业老师的参与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专业老师最了解生源的专业素养和禀赋;考试增加面试和实际操作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样能考察到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基础,更能因材施教,学生更易成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烹饪大师、长沙商贸旅游职院客座教授许菊云大师经常教导他的弟子:“我这个大师是‘炒’出来的。”几年里,同学们以优异的表现为大师的教诲作了现实的注解。
刘亚斌认为,导游归根结底靠文化素养。他之前不喜欢读书,这次特别加强了理论学习,广泛涉猎,终于超越了自己,获得大奖。
曹纯纯也说:“我笔试成绩是第一,但即兴问答失误,只拿到二等奖。我想,假如再努力一点点,结果会全然不同,所以我最大的收获是——遇到问题找原因,遇到强手找差距;有想法一定要去做,不让梦想停留在梦乡。”
获得第五届“远华杯”全国大学生会展创意大赛一等奖的晏阳川自认为获奖的优势是“比较外向,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上课时与老师互动多”。你欣赏他的天赋,他却十分坚定地说:“我的技能都是练出来的——多到企业去,多见习实习。只有经历过了,才会长见识,才能有信心。”他的队友程欢告诉大家:“会展这个行业主要靠实践智慧,得累积经验。”“更重要的是团队合作,一起共进退。每当练得很苦很累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不要放弃,不能为团队拖后腿。”
获得会计国赛一等奖的匡莎总结说:“我这个人比较好强,不愿落后;比较能吃苦,耐得烦,能发奋。”队友孙夏香说:“学会计一定得多做题。通过比赛和到会计中介机构工作,我发现会计应用非常广泛,我的认识和想法又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长沙商贸旅游职院院长刘国华说,一个正确的动作重复一万遍,就能成为一个行家里手。无论条件怎样,训练总是正道。梦想不要放弃,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带学生参加哪怕一次全省或全国的技能竞赛,老师们在苗子选拔、技能训练、团队合作、心理辅导、做人规范等方面都会给学生们以极大的影响,刻上深深的烙印。
获导游服务省赛一等奖的邱粤琪说,为提高我的讲解能力,旅游系覃业银主任专程请来讲解名家给我示范,“开小灶”。队友曹纯纯说:“以前对老师的看法总是压我们学习,现在觉得如果没有老师平常的严格要求、临场的点拨鼓劲,这次比赛是很难获奖的。”
参加烹饪国赛获一等奖的汪林君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我技能进步了,还学会了做人。如果没有冯智雄老师的鼓励,我可能坚持不到最后,他的心态让我很有动力、很有安全感。”“冯老师是许菊云大师的弟子,他经常教导我们,做菜先做人,为人要热诚、稳重、实在,才能在餐饮行业有发展。”
“指导我们会计国赛团队的李凤老师和郭小芬老师,和我们天天滚在一起两个月,李凤老师的孩子正当高考,也没时间去陪护!”
“我的指导老师是沈芳老师,她带了两个学生参加比赛,导游理论、技能一起训练。那几个月里她压力特别大,年仅1岁多的女儿生病了也没能好好照顾,有几次训练中途休息,我看到她偷偷地擦眼泪,却没有一丝的抱怨。我们都暗下决心,如果不拿到一等奖,怎么报答老师的栽培呢?”
会计系谢小春副主任深有感触地说,考学生其实也是考老师;技能竞赛锻炼了老师,也倒逼着老师们更新和提升知识与技能。
于是,老师们纷纷到企业挂职锻炼,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学习考察,在课程改革中融入最新技术标准,在专业建设中贯穿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同步培养,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充分发挥技能竞赛这个抓手和平台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大师工作室”“现代师徒制”的建立,名师、大师不断涌现,成为学生们乐见的风景。
每逢师生聚会,院长刘国华念兹在兹:技术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从学院到系部,从宣传到实训,从入学到毕业,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竞赛氛围和笃学精艺、敢闯敢拼的职场环境;“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育人”的竞赛文化春华秋实,润泽师生。
学院有鲜明的文化理念导向。“修德砺能、自强笃行”的学院校训,时时处处提醒师生职业操守和职业技能的重要,唯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符合社会的用人需求,才能跟上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人人都可成才,个个皆能出彩”。学院每年的“技能节”“社团节”“文化节”成为学生们的欢乐时光,成为全院师生展示风采、追梦圆梦的广阔舞台。
学院有市场需求分析的活动。学院积极承办行业的、省内的、国家级的技能赛会,系部、教研室、教师时刻紧盯专业群与产业链、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技能习得与教研教改、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的动态调整和紧密对接;学院近3年投入1000万元,对100门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竞赛项目里的会计技能、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中华茶艺、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应用等课程进行改革;毕业生就业质量引入第三方评价,等等,使技能培养更加有的放矢、效果更加凸显。
学院有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做、学训赛、产学研一体化——从大一入校到完成毕业设计,推行20周顶岗实习制度、预备员工制度和双证书制度,实践教学已超过专业总课时的50%;大量引入企业、行业标准,推广省赛、国赛的流程与要求,用以考核系部的人才培养方案、考核教师的教学教研质量、考核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技能作品。技能训练成为全体师生的“常态”和丰沃“土壤”,由此培育的“职业人”,成为企业的“抢手货”。
学院有丰厚的保障激励机制。近3年来,采用“园校企耦合”“承接互包”“创业孵化”等多种模式建设了九大类校内实训基地面积72184平方米、设备总值5870万元、设备总数1715台(套)、工位数5500多个;与116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培养协议,校内外实训基地104个,工位数4530个,“工学结合”得到充分保障,“小班上课”得到逐步推广;每次省赛、国赛归来,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都能得到学院乃至长沙市政府和湖南省教育厅的大力表彰和奖励,那是近乎“英雄般”的令人羡慕的待遇和称道。
获得会计国赛团体一等奖的付永红说,“我是独生子,原来不太会与别人相处。参赛后,一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技能;二是学会了与人沟通,更容易合作;三是增强了责任,改变了自己。”
也难怪湘菜学院获国赛一等奖的学生归来,无不信心暴涨,纷纷表示创业有了底气,将来要自己开店甚至是全国连锁店。
漂亮精致的魏晴说,“‘保靖黄金茶’的老板问我想不想去做形象大使,我觉得还是会回宁乡老家,把沩山毛尖茶推广出来。”
邱粤琪说:“因为我的参赛经历,进公司都比较的容易,公司把很多机会留给我,我觉得职业发展的空间很大。”
那些参加省赛、国赛获奖的学生——李霖,当即被推荐到马来西亚高端就业;滕侑芳,即将成为一个职业学校教师;李斯斯,已在广州天河锋桦税务师事务所任税务副主管;邓超,已在全国排名前五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任审计员;张智辉,在湖南大北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任养殖财务主管;陈龙、胡殿均、廖庆威分别创办了楚博会展公司、传承会展公司、奥智会展公司……